在年初,大家都预料到2022年的卡车市场会很难,但没有想到会这么难。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可能比持续下滑的销量更可怕。从2020年火爆至极到如今的深陷困局,只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暴涨暴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市场何时将出现拐点?突围的方向又在哪里?

微信截图_20221027155955.png

2022年将注定成为国内卡车行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虽然距离年底还有2个多月,但按照目前走势,市场基本不会有大的转机,能平稳收官已是最好的结果。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当初看似最困难的2020年却成为了市场顶峰,而看似没有实质性利空的2022年却一路跌入谷底。本是传统制造业的卡车行业,在近两年却走出了一波暴涨暴跌的股市行情,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这是因为,作为供需双方的卡车和运输行业最近几年都出现了市场过热,这必然会导致暴涨之后的暴跌。不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过度市场化,造成了今天以价格战为主导的无序竞争局面。要走出当下的市场困局,一是要消化之前暴涨造成的市场过剩,二是要等待整个经济面的向好。至于市场还要多长时间走出底部,首先要等到过剩运力和市场库存得到基本消化,还要看疫情的控制情况。但对于卡车这种典型的制造业来说,最好不要出现太强的刺激性政策,保持平稳增长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而对于各家卡车企业而言,除了要千方百计应对市场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做好战略选择。包括产品线布局如何调整?传统车和新能源车怎么兼顾?哪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哪一个方向判断失误,在后面的竞争中就可能处于被动,甚至掉队。

目前,产品高端化已成行业共识,但从今年开始,自主品牌高端产品的战略定位可能需要调整或重新思考。因为,在进口卡车国产化之后,直接冲击的就是50万元售价区间的自主品牌卡车。在配置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很难靠“民族品牌”这种感情牌来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跑车毕竟是门生意,肯定是谁的性价比高就会选择谁。

应对竞争的首要方式是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但从现实角度来说,我们和欧洲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身等方面的整体技术差距不是几个月就能赶上,这是由工业基础决定。就好比中国足球和欧洲足球,目前已经分到一个小组,在开赛之前再去练传接球这些基本功已经没有意义,必须要把重点放到战术布置上,这样才可能少输或者不输。

那么,中国卡车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性价比。这么多年来,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够捍卫中国卡车市场,靠的就是这个优势。但近些年很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优势,甚至出现了一种盲目追求高端导致定价过高的趋势,而很多靠高配置堆砌起来的所谓高端卡车,并不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所以,在高端产品的竞争策略方面,建议自主品牌先找准定位,打好防守反击。因为和进口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主场优势,最了解国内用户和使用环境,有着深厚的用户基础和数据积累。只要能利用好主场优势,精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再具备高性价比,就不会处于下风。

除了外患,传统卡车企业更有内忧。新能源卡车已经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要做、还要做好的业务。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3.3万辆,同比增长95.9%,渗透率首次达到11.8%,这也预示着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商用车的力量对比开始出现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传统卡车企业来说,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兼顾和平衡好传统车与新能源车两者的关系。前者是挣钱的业务,维系着企业当下的生存发展,而后者是花钱的业务,是企业未来的希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受制于现有业务布局,头部卡车企业转型的速度并不快,反倒是一些销量不大的企业转型非常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头部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节奏的把握和路线的选择问题,转得快了慢了都会有风险,面对五花八门的技术路线,只能是先摸着石头过河。而尾部企业船小好调头,没有历史负担,可以迅速切换到新的赛道。但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新能源卡车也并非蓝海市场,不是换个赛道就能马上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

从市场走势来看,预计2030年将会成为传统卡车和新能源卡车的分水岭,轻卡市场可能会提前到2025年。对于所有卡车企业来说,既要设法熬过当下最艰难的时刻,还要做好进入新赛道的准备。

该如何向新能源转型呢?首先,必须要掌控新能源卡车的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论在哪个赛道都只能是跟跑者;第二,重构商业模式,新能源卡车自身的特点要求,车企必须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找到生存空间;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点,要推动全价值链体系的理念转变,从造车到卖车,从用车到修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识到向新能源卡车转型是一次彻底的变革。

中国卡车的未来之路仍然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中国卡车市场全球第一的基本盘不会变,中国卡车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