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车邦发表《调研:换电重卡为何在唐山港口没能成为主流?》一文,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经历了2022年换电重卡一路领涨之后,从2023年9月份开始,换电重卡就已经出现了持续性的增长乏力。
换电重卡目前是怎样的增长态势?其在固定运营场景的市场推广为何会受阻?未来几年,充电重卡会不会远超换电重卡?
换电重卡为何增长乏力
如果简短概括换电重卡目前的发展态势,那就是:增长乏力。
2022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2.5万辆,电动重卡依然是绝对主流。其中换电重卡占到54.8%,超过充电重卡,成为电动重卡的主体。但从2023年9月份开始,换电重卡就出现了持续性的增长乏力,其在电动重卡中的占比也由2022年的54.8%收缩至2023年的42.52%,并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回退到40.16%。
商车邦分析公开资料发现,其实2022年换电重卡的迅猛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政策使然。从2021年开始,国家和地方针对重卡电动化和换电出台了大量的补贴和政策,如“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其中就涉及到在宜宾、唐山、包头等地大规模的换电重卡推广和换电站建设;从2021年开始到2022年,各地方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换电重卡产业发展规划和利好政策,上海、海南、重庆、江苏、四川等地在换电重卡推广数量、换电站建设数量、换电重卡的补贴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这是促成2022年换电重卡销量暴涨的根本原因。
但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电动重卡放在全球市场而言,本就是一个创新赛道,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政策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被市场验证的过程。经过前后数年的实践,换电模式的经济性从大范围看显然差强人意,这也是我们看到针对新能源重卡,从充换电到高续航再到氢能领域,政策出现摇摆和不断调整的原因。一旦失去政策的强大支撑,换电重卡的发展引擎就出现了“哑火”的窘境。
推广受阻的根源是什么
换电重卡为何在路线和货源都相对稳定的固定运营场景,仍然没有大规模推广起来?
商车邦仔细阅读了众多卡友留言,并把这些留言大致归为三类:不看好换电重卡发展的占据绝对多数,持中立态度和认为应该给换电重卡更多发展时间的大致相当。参与讨论的网友主要来自上海、云南、浙江、广东、河北、河南、重庆、福建、江苏、四川等多地市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地市场对换电重卡的更“纯粹”认知。
从这些留言中,我们总结出两个关键点:车辆使用的总体经济性不佳、换电站的布局推广能力更弱。接下来,我们从市场角度去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
上海的一位网友留言:“根本原因是几乎全是个体司机,没有组织化基础,更没有数字化运营,运营模式和之前油车一样,而换电站投资大,必须要高效率的运行”,与其持相似观点的广东网友认为“散户用充电,大户自建换电站,用换电。换电模式因为电池归属和资金问题的确不适合散户”。他们的观点也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
还是以京、曹两港为例,在商车邦以往的调研中发现,这些市场的车队用户车辆规模在20台以下的占比最大,20-30台的相对较少,百台电卡的规模车队则寥寥无几。车队性质多为私人车队、纯粹的粗放型管理,概括一下就是“散、小、管理粗放、竞争激烈”,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从太具备宏观的发展思路,更专注于眼前的快速盈利。那么在京、曹两港,相较于动辄百万、只有“国”字头投建的寥寥无几的换电站,更多的个人、车队、钢厂、三方涌入了投资更小、落地更快的充电桩(站)领域,密集的充电桩反过来让这些车队用户更加倾向于购买充电车型。
除了用户的属性因素,再从换电重卡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
被点赞最多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网友的观点,他认为“换电(模式)占地、占人工、运营总电池量也要提升(占资金),不接地气”。正如这位网友所言,换电站除了早期的投资成本更大、投建场地要求更高之外,运营起来之后还会涉及一系列管理和维护成本,这些成本都要高于充电桩。
河南的网友则表示“只要有停车的时间,换电节约那点时间和成本比起来都不值一提”,其实用户不是不买单“5分钟换电”,而是不买单整体运营效率。这位网友所指就是一旦出现用户排队换电的情况,那换电重卡的“5分钟高效”换电则毫无价值。以目前换电站的普及程度以及换电重卡的技术水准(很多车型之间电池无法互换),则排队换电情况不可避免。
可见,即便在短途、固定运营场景中,换电重卡若想真正扎根用户,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打通。
难道换电重卡就真的推广不下去了吗?可以看下最近的几批换电重卡交付,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共性特点:大型集团(大多同时具备运力整合、物流服务、新能源投资等性质)、国电投等换电投资龙头、正在强力推进绿色交通的地方政府支撑,他们之间形成彼此生态上的依赖,那么换电在这一环境中,其实它本身是否盈利的价值已经被弱化,更多彰显的是该地双碳战略推进的抓手价值。
此外,也有资金足够雄厚、货源稳定、车队规模大、车型统一、车队调度和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客户,他们通过“换电重卡+自建换电站”的模式盈利,但这种客户为数不多。
所以,商车邦认为,换电重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它的需求目前来看仍然比较“小众”。
充电和换电重卡发展走势
除了上文提到换电重卡终端市场推广受阻原因,以及动辄几百万的换电站建设、多车型之间电池无法互换、换电策略多样等客观因素,影响了换电重卡推进进程;充电重卡的快速发展也给换电重卡带来巨大压力。
有位云南网友留言“随着大电量电池上车、配合多枪充电,换电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一位河北网友留言“充电重卡的错峰充电能够充分体现国家调峰的优势,这是倡导的”,他们对充电重卡的认可也得到了其他网友的肯定。
行业信息显示,目前一些企业的超快充电池已经解决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和成本五大问题,超快充技术已经具备了商业化前提;2023年我国超快充重卡也取得突破发展,东风、陕汽等超快充重卡车型已经量产,并可以实现充电15分钟作业4小时。与此同时,充电重卡整包带电量最高已经超600kWh。
如此可见,充电重卡正在通过快速技术迭代降低整车和电池成本,超快充技术减少充电时长,分布式驱动技术提升能效,电池技术升级提升能量密度等方式,让自己变得更轻、充得更快、跑得更久。而反馈到终端市场,自然会挤占换电重卡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存在即合理”正如网友留言,我们不能断定哪种模式一定会被淘汰,也无法预判哪种模式会是最终赢家。但呈现出的市场表现,也一定是终端用户反复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无论是充电还是换电,只有在一线经受住市场考验后才能满足市场最真实的需求,也才能走的更长远。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