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保持在20%左右,这一数字是否还能继续攀升,主要取决于能否突破现有技术路线的瓶颈和局限。醇氢电动作为商用车新能源化的创新解决方案,其未来市场表现或将成为关键一环。
为了加快醇氢电动推广普及,2025年7月11日,在上海2025中国汽车论坛“醇氢电动新引擎,产业共赢新生态——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之路”主题论坛上,醇氢电动生态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覆盖行业协会及机构、高校科研、核心供应商、能源保障、产品应用以及权威媒体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将在能源替代、先进装备、基础建设、标准制定、科普宣传等领域全面推广醇氢电动生态,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健康发展。
技术优势
作为先行者,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分享了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建设成果与发展洞见。依托吉利在甲醇领域20年的技术积累,远程将甲醇与电驱相结合,打造出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作为新一代电动汽车,醇氢电动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发动机作为能量储存和转化单元,充分发挥甲醇液体能源能量密度高、补能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有效解决了燃油增程排放高、经济性差;纯电动续航不足、补能不便、重量较大、低温电池衰减问题;氢燃料电池制氢-运氢-储氢-加氢全环节成本高昂等痛点。更重要的是,醇氢电动可以不依赖补贴快速实现商业化应用,是当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更可持续的新能源商用车技术路线。
从行业整体走势来看,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目前正在进入发展瓶颈期。一方面,受技术路线自身限制,新能源商用车无法在更多地区和场景大范围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在商用车占比最大的重卡细分市场,因续航和成本问题,新能源车型在占比最大的长途干线运输市场还无法取得有效突破。而现有技术路线无法满足的这些市场,都将成为醇氢电动的潜力增长空间。
截至目前,远程已经推出了醇氢电动重卡、轻卡、客车、VAN等产品,全面覆盖干线物流、短途运输、城市配送、工程用车、城市公交等场景。搭载醇氢电动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可适应从极寒到高温、从平原到高原的所有工况和地域,满足商用车用户多场景、多工况、多地域的用车需求。尤其是在北方极寒天气,醇氢电动有效解决了纯电动车辆冬季电池衰减严重的行业痛点。
市场优势
经济性是用户是否选择新能源商用车考虑的核心因素,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用户的盈利能力。醇氢电动的经济性在商用车上表现尤为突出,与柴油车对比,其综合能耗可以降低32%-52%,相较纯电动、氢燃料商用车,同样具有明显优势。
据实际测试,一辆满载49吨的醇氢电动重卡,百公里醇耗为72升,按醇价2元/L计算,百公里能耗成本144元;同样49吨的氢燃料电池重卡,百公里消耗氢气8公斤,按照氢气价格35元/kg,百公里能耗成本280元;49吨纯电动重卡,百公里电耗120度,按照平均度电价格1.2元,百公里能耗成本也是144元。但是,醇氢电动重卡的购置成本,相比于后两者优势明显。一辆氢燃料电池重卡购置成本约120万元,一辆513度电的纯电动重卡购置成本约65万元,而醇氢电动重卡购置成本约55万元。
基于全栈自研“醇氢+电动”动力解决方案,远程开发了从多商到客车,从小微卡/轻卡到中重卡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及底盘产品,打造新能源全场景解决方案,每个场景的产品都给用户带来超高的经济性收益。
在远程正向开发的3.0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上,醇氢电动的优势更加凸显。星瀚H是远程基于醇氢电动架构打造的旗舰车型,它以醇氢电动为核心动力系统,搭载AI赋能的全新EEA电子电气架构,具备高阶自动驾驶和线控底盘系统功能,是一个可进化、可迭代、面向未来,应用于智能零碳物流的智慧母体。
以星瀚H智慧母体孵化的醇氢电动6×4的干线牵引车为例,260kW级醇氢电动系统,最高热效率可以达到50.3%,远大于主流燃气机40%热效率,醇电转化2.2kWh/L,度电成本低至0.85元/kWh,相比燃料电池购置成本3000元/kW,而增程器购置成本仅为500元/kW,增程系统能量密度为320W/kg,是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以上。此外星瀚H采用自研三电系统,远程携手博世、采埃孚联合研发800V以上平台、超800马力双联电驱桥,以及碳化硅控制器等技术加持,实现先进软硬件耦合智控系统,做到扭矩智能分配,结合预见性能量管理、综合电控管理,实现动力不中断,满足不同工况应用的同时,确保醇氢电动重卡仅靠一箱甲醇可续航1500公里。
在云南昆明至磨憨客户运营场景,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在往返满载条件下,98%山区高速单边运行里程750km,单公里燃料成本较柴油节省1.08元/公里,较燃气车节省0.45元/公里,实实在在为用户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城市建设、市政环卫、冷链物流、移动补能、城市客运、公务用车等专用场景,远程同样提供绿色高效解决方案,为用户提效增收。
城建渣土、商砼运输等工程车领域,远程 X7M 醇氢电动自卸车/搅拌车相较纯电车型,单车出勤率更高,每天多拉一趟,相同运输方量下,车队运力投入成本更低。以远程 X7M 醇氢电动搅拌车为例,单次补能续航超600km,是纯电车型的3倍,单公里燃料成本较传统油车节省 40-50%以上。年运输 30万方混凝土,纯电搅拌车需要21 台车,醇氢电动搅拌车仅需 15 台即可满足运营需求,相对纯电搅拌车可少采购6台车,且无需承担电力扩容、充电桩建设、场地租赁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单一次性购车和建站成本就可节省开支400多万元。
市政环卫领域,远程布局全系环卫产品,可满足垃圾收、转、运三大环节,道路保洁的抑尘、洗扫、扫路、吸尘、低压/高压清洗、护栏清洗、路面养护等多工况作业需求。以远程X7M 醇氢电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为例,搭载醇氢电动系统,单次加注续航500km以上;自研朱雀电驱桥赋能,峰值功率440马力;单公里能耗成本较燃油车节省50%以上,按年运营里程6万公里计算,8年可省50万。
冷链物流领域,远程打造全系列新能源冷藏产品。250km内城市冷链配送场景,远程纯电动Mini卡、小卡、微卡、VAN车,空间大、续航长、能耗低。300km以上城际及省际冷链物流,远程星智H9M醇氢电动冷藏车搭载100kW级醇氢电动系统,续航可达800公里以上,按日行驶400km测算,相比油车节耗40%+,5年多赚27万元。远程X7M 醇氢动力冷藏车,续航超800km,相比传统燃油5年可多赚50万元。
针对移动补能需求,远醇移动电源车不挑场地、不靠电网,以绿色甲醇燃料移动供电,可24小时不间断补能。车辆搭载320kW醇氢电动发电机组,采用稀薄燃烧技术+高压缩比、高滚流燃烧室结构,实现NOx降低≥98%、PM降低≥97%、CO降低≥93%,发电成本比柴油低 50% 以上。车辆配置1桩4枪充电桩,支持临时对外补醇功能及选装绞盘扩展交流并网供电,同时支持给4辆电动车充电,并且多重降噪设计,有效保障充电环境静谧性。
除了道路运输领域,醇氢电动在非道路系统中也拥有巨大潜力。据悉,2024年我国柴油机年产销量为493万台,其中,车用211万台,其他非道路系统为282万台,占57%。该部分柴油机主要用在农机、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及船舶动力,能耗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如果利用醇氢电动技术对非道路系统的柴油机进行替换改造,可以将燃料成本降低40%-50%,排放降低至少90%。据悉,搭载远程醇氢电动的矿机、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已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山西、黑龙江等8个省份批量投放使用,醇氢电动拖拉机计划在今年7月投产。
补能便利性是影响用户选择新能源商用车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用户车辆的运营效率。2025年2月,远程旗下醇氢加注品牌“远醇”正式发布。远醇品牌将凭借全面的服务体系与创新技术应用,围绕用户运营场景采用灵活建站模式,实现补能无忧、续航无忧,满足商用车全场景甲醇加注需求。
此外,远醇与中石化、中石油合作改造的甲醇加注站已在多地运营。截至目前,远醇在全国重点区域和重点路线已建设800多个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4000个甲醇加注站,实现加甲醇像加油一样便捷。为了让用户在使用醇氢电动商用车时,能够切实享受到低成本的能源优势。远醇出台了保醇价、保醇质、保醇供的“三保”服务,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甲醇加注价格保障。
从行业和市场趋势来看,醇氢电动的生态圈和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目前,从西北、华北到东北,从山西到上海、浙江、黑龙江等地,醇氢生态已经开始连点成片,形成规模。在企业端,除远程之外,一汽解放、陕汽、重汽等国内商用车品牌开始纷纷布局甲醇汽车。博世、采埃孚等国际零部件巨头也在持续关注醇氢电动技术,2025上海车展期间,远程与博世商用车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醇氢电动技术研发、核心系统集成及全球化市场布局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覆盖"清洁能源开发-醇氢电动技术创新-全平台车型适配"的醇氢电动生态体系。此前,远程与采埃孚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以醇氢电动为核心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产品。
商车邦认为,随着各项相关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加之生态圈、朋友圈不断扩大,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醇氢电动发展新风口已来,市场爆发期也越来越近。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