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车邦进行的大宗资源运输车队电动化转型调研中,调研车队的收支构成基本趋同,对核心赢利点的把控也较为聚焦。了解这些构成,以及对赢利点的精准把控,可以帮助行业更好了解重卡车队电动化转型现状及应对方案。

车队运营收支构成

通常,我们说电动重卡车队运营支出主要涉及电费、司机工资、维保、保险费用,有些还涉及电池租赁费用等;而收入目前则较为单一,对于大多数车队来说,运费都是唯一收入来源,涉及到对外运营充电桩的车队目前还不普遍。

例如,受访的甲车队是石家庄地区一家较有规模的电动重卡车队,目前运力近百台,从事单边运距130公里左右的砂石料运输。该车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车队单车年度净利润在5万元左右”。这家车队的收入和支出构成主要有哪些?收支数据又是怎样的?

image.png 

甲车队部分车辆2月份电费使用情况

商车邦了解到,在收入方面,该车队几乎全年满勤运营,一趟260公里,月运营60-70趟左右,月单车毛利在7.15万元。支出方面涉及主要大项为:双驾工资2.1万元,车辆分期1.7万元,电费支出1.7万元,合计5.5万元左右。可知,单车每月盈余1.65万元,再刨除电池租金0.6万元,轮胎、保险、维保费0.6万元,则单车年度净利润在5万元左右。

对此,车队相关负责人直言“养车难”,并认为主要原因除了运费降低外,还在于运营成本支出过高。

赢利点较为单一

调研中,几乎所有进行电动化转型车队的盈利核心,都在于降低总拥有成本(TCO)和提升运营效率,甲车队也不例外。

在降低车队TCO总成本上,主要聚焦在能源成本。甲车队在进行电动化转型前后,其百公里能耗成本从油车的210元降低到电车的100元左右;维修成本因为电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也比油车降低了35%,这是甲车队目前锁定的主要盈利点。

但,从上文内容也可知,甲车队依然面临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提升运营效率”就成为甲车队抓盈利点的关键所在。

image.png 

商车邦了解到,目前甲车队采用的是282度电池,每趟运输中必须保障一次满电、两次随机充电,总共三次的补能频率,才能满足其每趟260公里的续航需求。车辆运营状态虽是24小时运营,但仍然处于比较传统粗放的模式。基于此,甲车队也在与电池租赁方沟通,希望通过更新大电量电池来切实提升运营效率,同步更换轻量化挂车降低整车自重来提升盈利性。

可以肯定的是,甲车队属于电动化转型较为顺利的车队,其收支构成与盈利焦点,对于其他正在进行电动化转型的车队,也比较具有参考性。

但商车邦认为,仅依赖降低能耗、用传统方法提升运营效率,已经难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电动重卡车队迫切需要引入诸如智能化管理系统、更高效的能源补给方案、多元业务等,从而在技术应用、管理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上来寻求更大突破,而这需要整个生态产业链共同推进。我们认为,这些方面也将是电动重卡车队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