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物流背景下,车队电动化转型是必然。在这种必然趋势下,有车队结合当地政策要求、货运市场特点原地转型;有车队由于所在领域发展受限,不得已会“换道”而行。

杨卫峰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干之人,他从河南土石方一举转战深圳冷链运输。从“油”到“电”,从“土石方”到“冷链”,借助“油转电”契机,将车队发展带入全新业务领域。

image.png 

同步完成双转型

就在半年以前,杨卫峰还在河南老家做着土方工程的生意,由于手头有资源,他同时拉起了一个砂石料运输车队,从自有的五六台大车,到带着亲朋兄弟一起,高峰时期,杨卫峰同时运营着80多台柴油重卡。从南阳到信阳到高新区,土方工程生意做的可谓风生水起。

“现在高速修的少了,工程的买卖不好做”,杨卫峰向商车邦介绍,工程少没活儿可拉,运价极低;即便有活儿,不是钱难要,就是要不到钱。短短几句话道出他决定转型的背后原因。

商车邦认为,豫商给人的感受始终是“创新求变、勤勉重义”,这一点在杨卫峰以及他身边朋友的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南阳、信阳、驻马店的很多河南老乡都在深圳、东莞这边做工程,挖机、土方、跑货运,能占到当地的2/3”,杨卫峰介绍,他“跨界”到深圳冷链市场,身边朋友也帮了很多忙,“从珠海到惠州、中山、深圳、东莞,我转了一大圈,考察好后,决定做冷链”,杨卫峰认为,做冷链既能保障现金流,平台接单找活儿也不求人。才从河南土方工程低迷市场脱身的他要求并不高,“慢慢的有活干,赚点钱就可以”。

事实证明,杨卫峰的第一步的确走对了。

2024年底进入深圳冷链市场时,每公里5块多的运价达到了杨卫峰的心理预期。同步引入的5台4.2米电动轻卡,也是他首次使用电动车型,“每台车每月的毛利能赚到2万-4万元”。

image.png 

从粗放到“精准稳”

与所有油转电车队一样,杨卫峰车队最初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油电差价;第二则是每公里5块多的运价。

这样稳定的运营状态大概持续了三、四个月。

“从今年3月开始,运价已经掉了两块多”,快速的市场变化让杨卫峰有些吃紧,但同时他也在仔细观察这些变化趋势,“只半年时间,年前冷藏和普货市场的新能源车和充电桩还很少,现在几乎遍地都是。”油车肯定是不能再跑,只有新能源车才有路权和经济优势。杨卫峰把组建近百台冷藏车队的规模扩张计划暂停,转而放到了对现有车辆的强管理、深运营上。

选好运距,两头充“谷电”。杨卫峰购买的5台电动轻卡,带电量从100度、132度到155度不等。以100度电轻卡为例,杨卫峰将其投入到单边160公里的点对点线路中,可以达成两头充电、中间不补电,保障了冷链运输对运营效率的要求;同时他还规划好装卸货时间,满足线路两头充谷电的经济性要求。

据杨卫峰介绍,当地夜间谷电(含服务费)在0.55元/度左右,谷电跑车成本每公里只有0.2-0.3元;而高速服务区充电则将近2元/度电,和燃油车的单公里能耗成本基本相当。

更换大厢体。虽然杨卫峰的电动轻卡入手只有半年左右时间,但他已经意识到在厢体上与宽体车的竞争差距,而更换大厢体就成为他提升竞争力的下一步举措。

image.png 

生鲜、冷冻、普货都拉。目前,车队主要运输以莲藕、蔬菜、各种肉类等生鲜和冻品为主,完成从不同冷藏站到冷库之间的转运。但为了进一步拓展货源,车队也开始承接普货运输业务。

选用大品牌。就在前几天深圳连续下了两天一夜的暴雨,杨卫峰的电动轻卡被雨水淹没一大截,“电池应该是淹在水里的,但没有影响正常运营”。据介绍,该车搭载的是宁德时代品牌电池,这无形中也降低了其车辆维保成本。

除了在运营上做到“更省”之外,杨卫峰认为将客户服务做到更好是立足市场的关键,他对车辆的运营管理也从粗放到更加“精准稳”。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冷藏厢精准温控的要求;对装车前预冷、检查密封等标准化流程的管理;以及对司机掌握温控设备、应急处理的培训等。

面对愈发激烈的冷链运输市场竞争,杨卫峰也想通过拓展运距来增加车队业务,但一方面受车辆单次续航短影响,另一方面若中途充电补能会影响冷链运输的时效性。综合考虑后,杨卫峰还是决定在现有运距内,把车队管理作为打造当前车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以此来沉淀市场和用户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