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由车百会研究院与京能新能源联合主办的“重卡超充快换协同行动——补能安全论坛”在深圳成功举行。论坛以“打造安全高效的重卡补能体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整车、电池、充电设备、运营平台、物流等领域的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电动重卡补能安全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径展开深度交流,旨在聚焦充电与换电安全、电池技术、设备创新、车桩协同、数据安全等核心议题,推动形成全行业共识,共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重卡补能生态。同时,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电动重卡规模化推广的补能安全瓶颈及突破路径》报告。
主题演讲环节由车百会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主持,圆桌讨论环节由清华大学教授王贺武主持。参与分享的嘉宾分别来自中汽中心、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三一重卡、京能新能源、亿纬锂能、一汽解放、G7易流、清安储能、新电途等机构和企业。
一、安全是电动重卡规模化发展的基石,也是核心挑战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随着电动重卡销量与渗透率的爆发式增长,其补能安全已成为行业首要焦点。挑战源于多重维度:硬件方面,大功率充电带来的热管理与设备可靠性问题;软件方面,车桩通信、数据一致性与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环境方面,严苛作业场景对适应性提出极高要求;运营方面,人为操作、场站管理及应急体系尚不完善。
二、构建“技术+运营+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了明确的突破路径,首先是技术驱动,需要软硬兼修。在硬件层面聚焦大功率化、智能化与安全本征;在软件与数据层面,核心是构建 “云-边-端”协同的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通过AI与大数据实现从电池预警到设备运维的主动安全。其次是运营为王,数据赋能。安全已从单纯的设备属性,延伸至全链条的运营管理。需要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从充电预警、故障处置到司机行为管理的闭环。数据也是一种新型资产,在保障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其价值可通过精准运维、金融创新(如RWA)等方式释放,为行业创造新盈利点。第三是生态协同,共建标准。单一企业无法解决系统性问题,必须打破“车、桩、电池、平台、运营”之间的壁垒,推动产业链开放协同,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而当务之急是推动接口、通信、安全等标准的统一与升级,这是实现互联互通、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的前提。
三、从“内卷”走向“外拓”与“价值创新”
在突破短途示范场景后,补能行业未来市场增长的关键在于解决中长途干线物流的补能效率与网络覆盖问题。行业竞争应从低水平“价格战”转向基于技术、品牌、生态协同的高价值竞争。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应利用中国在产业链、技术上的先发优势,系统性地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输出的跨越。
本次论坛清晰地勾勒出电动重卡补能安全的未来图景:一个以系统性思维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数据运营为脉络,以生态协作为土壤的安全、高效、开放的补能新体系正在形成,这将共同筑牢中国重卡电动化转型的基石。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