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我们很多人、很多行业都是充满魔幻的一年。你无法预知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也无法自己把握前行的方向,因为你的计划永远赶不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到了年底,当我们以为可以慢慢躺平的时候,结果就像被人突然来了一记扫堂腿,重重摔倒在地上。好在,我们终于将要告别核酸与辛酸交织的2022。

图片1.png

年初的时候,曾经想过这一年会很难,但没想到会这么难。就我个人作为一名商用车媒体从业者而言,这一年参加的线下活动屈指可数,做过的采访寥寥无几,常常处于“闭门造车”的苦闷当中。但和那些无货可拉、无法还贷的普通卡车用户,门庭冷落、生意冷清的经销商,因疫情停工停产、因市场大幅下滑陷入低谷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相比,我们所遭遇的这点困难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2022年的货运和商用车市场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伤害就是对信心的打击,就像这三年疫情一样,它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和伤害要远远大于身体层面。就和人的身体恢复一样,市场信心的恢复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即便再难,2022年仍然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记住的事情。6月斯堪尼亚位于江苏如皋的制造基地正式开工,9月第一台梅赛德斯-奔驰国产重卡在北京工厂下线,这两大品牌的争相到来充分说明,中国重卡市场依然很有吸引力。这对于国内重卡企业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7月,解放鹰途商务舱、头等舱、生活舱三款高端车型在杭州上市,欧曼则发布了660马力欧曼银河重卡,9月,重汽发布了搭载WP15T发动机最高680马力的汕德卡C9H,这些都可以被视为自主品牌对此做出的积极回应。

从国际市场来看,停摆了一届的IAA汉诺威商用车展终于在时隔4年后如期举行。由于没能到现场,从网络发布的各种信息来看,欧洲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正在全面提速,氢燃料和纯电动成为两大主流技术路线,但总体感觉是,这届IAA由于缺少了大批中国参展商和观众的参与,似乎少了些什么。

提到新能源就不能不提到国内商用车行业格局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一个叫作远程的品牌突然在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风生水起。都说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放在远程身上非常合适。由于新能源商用车是大势所趋,选对了赛道的远程通过前期收购的几家企业快速完成产能布局,而后招揽各路人才形成了全面的新能源商用车自主研发能力,通过采取生态布局的创新商业模式,成为了当下行业的一匹黑马。

远程的快速崛起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商用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能源商用车正在迎来拐点,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打法和思维模式肯定行不通。尤其是一些老牌传统车企,必须要做好二次或者三次创业的准备。

除远程之外,借新能源之势,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在商用车全领域大举布局,比如宇通。2022年宇通宣布正式进入新能源轻卡市场,其此前在新能源重卡方面的布局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加之这么多年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各种积淀,以及近几年在研发、制造、人才等方面进行的大手笔投资,都表明了宇通全面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决心与野心。还有奇瑞,刚刚在10月对联合卡车进行了战略重组,将联合卡车的业务调整为专注于新能源重卡。

除此之外,2023年商用车行业还将陆续迎来一些新面孔,比如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北汽重卡。与最近几年的新进入者完全不同,北汽重卡虽然是个新企业,北京重卡虽然是个新品牌,但操盘这个企业和品牌的人可都是重卡行业的资深老兵。在国内重卡产品仍然处于相对同质化的大背景下,只要能做好品质、控好成本、铺好渠道,就会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新企业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北汽重卡将会为2023年的重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最后,还想说说对于2023年的期待。首先,期待行业不要再把销量作为经营的唯一指标。不论是对于行业还是企业,一味追求销量的导向最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大而不强。我们应该去追求高质量的增长,衡量一家商用车企业是否成功,不是只看它卖了多少车,更要看它盈利多少,掌握了多少核心技术,具备了哪些核心能力。第二,期待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有独立、理性的判断和思考。不要再迷信所谓的专家和所谓的权威了,因为在2022年我们吃了各种专家的亏。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只有让自己先强大起来,才能抵御各种风险。其实,我们对于2023年真的不敢再奢望什么,只有两个字——“健康”,期待每一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期待我们的行业能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