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下半年以来运价持续走低,已经将一些车队运营推至“生死边缘”。商车邦近期走访调研发现,很多车队都面临着用油车跑不盈利,电车虽盈利却存在场景适用和保险难题……一些本打算今年扩张运力规模的车队不得不暂缓购车计划,一些打算继续撑一撑的车队和挂靠公司,也不得不提前开启了自己的“退出”计划。

图片4.png800台运力公司开始退出挂靠业务

山东某地一家拥有800台重卡运力规模的运输公司,从今年开始陆续退出短途挂靠业务,中长途业务暂时由油车维持运营。该公司退出短途业务的直接“导火索”,是以0.1元/吨的运费价差在竞标中惨遭淘汰。

其负责人表示,“目前当地15公里运距的焦炭运输,运价已经由四五年的15-20元/吨,降到如今的6元/吨。而且竞争已经激烈到按“毛”竞价,即便如此依然抢不上货源;这家短途货源曾是该公司多年合作的‘老主顾’,但最终还是以一毛钱的价差没能继续合作;合同的签约频次也由一年一签,变成半年一竞标”。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公司800多台运力中主要是油车,由于当地加气并不便利,从2023年才上了一小部分燃气车,再就是2024年上的二十几台电车。主要运距包括单边300公里、600公里以及2000公里,以煤炭、铁粉大宗货运标载运输为主,其中单边300-600公里主要由油车运营,2000公里新疆方向主要由气车运营。

对于此次退出短途挂靠业务,该负责人表示,运价不断下降,油价一直处于高位,从运营成本控制上已经接近极限。货运平台上接单更是低于正常运价,驾驶员拼死拼活拉大载,一趟才200-300元运费,一天也只能干一趟。车和驾驶员都不赚钱,他们也曾尝试作为运力整体去积极对接货源,但因为回款周期过长、呆账坏账等问题被迫搁浅。如今,挂靠公司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盈利越来越难。

据悉,该公司从今年开始会陆续把挂靠车辆清走,计划利用3-5年时间彻底结束挂靠业务。

高出勤率依然难以扛住低运价

“运营成本高、运价低,那就用高出勤率去覆盖”,这曾经是山东某长途货运车队尝试过的盈利方法。

“从苏州到包头,单边1800公里,每个月保底要跑8趟,两个驾驶员一台车,人歇车不歇,最后一算账还是不赚钱”,该车队负责人表示,油价、驾驶员工资、过路过桥费基本都是固定的,既然运价不能改变,就从自身的车辆出勤率、低故障率严格控制,减少对车辆运行的影响。但如此高效的出勤率,依然没有扛住低运价。

一方面是运价持续降低,另一方面是货源持续减少。山东当地一家煤贸公司兼车队运营,高峰期曾有500辆重卡,目前陆续淘汰了200多辆,对外宣称还有230多台正常运营,但实际真正干活的只剩下130辆左右。“以前驾驶员都是用大巴车一车一车的拉到车队,现在货源掉的厉害,煤炭供应也由以前的2家煤贸公司变成5家,新的招标模式造成了货源与运价的‘双降’”,该负责人反馈,其实2024年一年基本上很多车队都在赔钱。

图片5.png电卡受制于运营场景和保险难题

由于这些车队都是以煤炭、铁矿大宗资源运输为主,其短途运输场景更适合使用电动重卡运营,现实情况如何?

“朋友上了20几台电卡,他的运营场景刚好在200公里以内,整体反馈不错;我的场景在300公里左右,一趟往返要700公里。由于电卡运营的经济性能够算过账来,所以电卡的续航和充电问题能够解决的话,我也倾向上电卡,”,山东一家30台运力规模的传统车队表示,电卡的购车价格,以及运价的稳定性仍然是影响使用电卡的重要影响因素,“电动重卡‘上险难’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朋友2024年底新上的几台电卡经过反复协调多家保险公司后,才以3.5万的价格勉强把保险买好”。

“上了电车肯定会比油车、气车多赚一些,但运价会不会再次被货主拉低,进入新的‘内卷’?如果不上电卡,只用油车和气车,又该如何与其他车队去竞争?这的确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目前很多短途运输的车队开始陆续上电卡,不仅是运营成本低,进厂也无需排队”,该负责人表示。

石家庄平山某电卡车队负责人告诉商车邦,“上一年电卡的保险是3万元,今年的保险要增加6000-7000元,即便这样也没人愿意给上。我现在还有5台电卡因为保险到期续不上,无法上路运营”。

无论是暂缓采购计划,还是被迫提前“退出”,当前很多重卡车队的生存已经岌岌可危。如何才能“活下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改善当下车队所处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