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处内陆腹地,是连接西部与中部、南方的重要交通节点。陕北地区作为“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重要起运端,对于国内的煤炭货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陕西关中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砂石骨料市场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也是电动重卡重点发展的区域。近日,新能源商用车之家对陕西区域的新能源牵引车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走访调查。

image.png 

电动牵引车在西安街头能见度不高

两大主要应用场景

据新能源商用车之家了解,陕西全省今年1-6月份新能源重卡上牌量约为1000台,品牌方面,陕汽占比最高,为40%左右,然后是三一和徐工,分别在20%-30%。其中,在具体车型方面,电动牵引车近年来发展最快,主要投放在陕北地区的煤运市场和关中地区的砂石骨料市场,以及加气砖等运输场景中。

在陕西榆林地区的主要煤运市场,以省外运输线路为主,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更为苛刻,目前还是以油、气牵引车为主。不过近些年来,该地区随着运煤铁路线的建成投运,一些电动牵引车开始在单程60-100公里,从各大煤厂到集运站公转铁的高频倒短场景投放,而这些场景相对于“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运输走廊而言,体量还非常有限。

而对于陕西关中地区,特别是在西安、咸阳,用于砂石骨料运输的电动牵引车占据了较大比例。也形成了北边从铜川,南边从商洛柞水县、蓝田,西边从宝鸡、眉县辐射出来的几条砂石骨料运输线路。这几条线路单趟运距在80-130公里左右,也更适合电动牵引车的应用,并且一般都是重载来、空车回。不过据与当地经销商了解,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萎缩,没有较大体量在建市政工程项目,导致砂石骨料市场在当地同样低迷,电动牵引车很难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

尚未形成有效补能网络

大的市场环境是一方面,是否具有完备的补能网络,是影响电动牵引车能否更好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据新能源商用车之家了解,除了数量众多的充电站以外,陕西地区已经建成了多座重卡换电站。其中,后背式换电站以启源芯动力建站最多,有20-30座,陕投5-6座,中化4座左右,以及西安公投4座左右等等。骐骥时代的底部换电,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总计有4座,其中铜川2座已经建成,咸阳在建有1座,延安在建有1座。按照规划,骐骥时代将在整个陕西建设10座左右的重卡底部换电站。虽然充换电站数量已经不少,但走访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image.png 

从充电站来看,虽然数量庞大,但多以120千瓦的充电桩为主,缺乏更高功率的超充桩,以陕西主流的400度电牵引车为例,充一次电往往至少需要3个小时以上,极度影响运输时效。还有在场站容积方面,有些充电站场地狭小;在场站布局方面,一些充电站布站过于集中,一些又过于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充电网络。

从换电站来看,比如榆林地区虽已建成多个换电站,但部分站点存在换电效率不稳定等问题。又比如西安、咸阳地区的一些换电站,有的建成后始终没有开放;有的本身就是内部站,其他充电车辆无法进入。

新能源补贴力度有限

最后,在政策层面,陕西2025年老旧货车报废更新补贴仅覆盖至年底,且仅对新购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车提供3.5万元定向补贴,范围有限。还比如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货车补贴中,报废车辆需要为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中型、重型营运货车,并分年限分梯次进行补贴,而这部分车辆在陕西本身已经不多。

image.png 

另外,在氢能发展领域,虽然陕西规划有“12条氢走廊”,但加氢站建设滞后(2025年目标600座,实际建成率低),示范项目未能规模化,也导致了氢燃料牵引车只有榆林和渭南韩城等区域有百十来台在示范运营,实际运营的数量非常有限。

总体来看,受到市场实际需求、充电站建设规划以及政策推动力度影响,陕西的新能源牵引车实际普及程度以及车辆在运营数量还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