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动重卡领域的主流模式是厂家直销与授权经销商/合作伙伴并存的体系。虽然纯粹的“工厂直达用户”的线上直销模式相对较少,但由于电动重卡的体量相对于传统燃油和燃气车来说还比较小,厂家在交付用户时大多选择零库存的从工厂生产后直接驾驶送达的模式。那么相对传统的整车托运模式,该模式具有哪些特点,为何越来越受欢迎?

image.png 

以从广州从化汽车产业基地到北京顺义某验车场9月份(秋季)的一次送车服务为例,据与送车师傅了解,在全程走国道(没有高速费和高价充电费)的情况下,全程需要行驶2400公里左右。如果在国道中途不停车,需要约50小时(合2天时间),加上补电和休息时间,运输时效大致为3-4天,基本是高速托运运输时间的1倍。如果运送车辆为400度电的资源运输型电动重卡,全程通过广州-北京的106国道,以及沿线及周边的至少五座重卡充电站和几座石化等社会普通站(不带挂车可以进入),以60-80公里平均时速,每公里0.7度左右的电耗,平均250-450公里补能一次(400度X80%=320度电/0.7,单次充满电最多可以跑到457公里),全程通过5-6次的加电补能,顺利开到北京完全没有问题。

据送车师傅介绍,电动重卡新车运输费用通常由厂家承担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所以这部分费用能省则省。因此,在送车过程中实际所产生运输费用的高低,才是决定厂家采用哪种运输方式的最主要原因。

image.png 

据了解,司机除了依靠导航找寻沿线充电站补能以外,在能耗成本控制方面,会尽量利用平、谷电价时段进行充电,也会尽量利用南北价差进行补电。相比广东、湖南等南方地区,由于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区电动重卡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电价通常更低,比如谷电加服务费可以做到0.5元,而南方可能接近0.7元,峰电北方最低只有1.15元,而南方甚至达到1.4元,通过补能次数和车辆行驶速度的调配,这样也能节约更多充电费用。如果按平均电价1元/度电(甚至更低)计算,全程电耗成本大约为1680元甚至更低。

为了节省成本,通常一台车厂家全程只指派一个司机,如果按每公里2元计算,全程给司机的费用约为5000元。据与多位司机了解,这个劳务费大多包括了司机在行驶过程的食宿、充电以及返程的机票和火车票等费用,或者有的包括部分费用,所以在沿途司机通常能省则省,比如在车里住宿,找沿线尽量低价的充电桩充电,以便获取最大收益。

image.png 

新能源商用车之家也向拖车司机了解了相关费用情况。同等距离下,一般一辆拖车可以拖运两个牵引头,运输费用约为10000元,附加高速费、运费险以及两边装卸等费用大致为5000元,总费用约为1.5万元,全程运输时效大致为2天。但合计每台车的成本(约7500元)高于直接开过去的成本,如果按单次交付一批10台车计算,就要多出约2.5万元的交付成本。所以如果厂家在没有特别运输时效要求的情况下,2000多公里的远途运距,更愿意采用直接驾驶送车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另外,影响电动重卡交付方式的,除了运输成本还有交付成本。据与多位司机了解,如果以拖车的形式运输,一台拖车通常只能装下2-3台(3台需要加长运输车型),除了平装以外还会涉及到爬装,像电动重卡直接在机动车检测场交付这种方式,除了产生更多额外装卸吊装费用外,还会产生大量的装卸时间成本。

综上,随着电动重卡电量的增加,以及沿线充电桩的丰富布局,这种直接驾驶送车的交付方式,将会成为主流。这一送车方式,对于电动重卡在长途干线场景的应用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启示。